研创计划-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
 “跨学科视野下的英语文学研究:理论、方法、实践”论坛论文
 获奖结果通知
 “研创计划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:“跨学科视野下的英语文学研究:理论、方法、实践”学术论坛(项目编号:2022-XL-17),于2022年11月6日以腾讯视频会议形式成功举行。此次线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支持,“跨学科视野下的英语文学研究:理论、方法、实践”论坛项目组承办。
 现就论文获奖结果公布如下:
 
  
   
    
     | 序号 | 
     奖项 | 
     姓名 | 
     单位 | 
     题目 | 
     获奖编号 | 
    
    
     | 1 | 
     一等奖 | 
     宁艺阳 | 
     华中科技大学  | 
      “引证几句贺拉斯”:《钮可谟一家》中的拉丁文、公学教育与绅士身份建构 | 
     2022-XL-17-001 | 
    
    
     | 2 | 
     王晓歌 | 
     中国人民大学  | 
      论《九重天》文化资本书写中的阶级建构 | 
     2022-XL-17-002 | 
    
    
     | 3 | 
     二等奖 | 
     雷江玥 | 
 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  | 
      性别、物种、存在——《弗兰啃斯坦:一个爱情故事》中越界的用途与滥用 | 
     2022-XL-17-003 | 
    
    
     | 4 | 
     张端 | 
      吉林大学  | 
     “冷山不冷”:论查尔斯·弗雷泽《冷山》中的家园共同体  | 
     2022-XL-17-004 | 
    
    
     | 5 | 
     佘诗媛 | 
     上海大学  | 
      揭示东非复杂生态——《天堂》中的另类殖民书写 | 
     2022-XL-17-005 | 
    
    
     | 6 | 
     三等奖 | 
     梁会莹 | 
     苏州大学   | 
     《第一区》中的后人类想象与食物书写  | 
     2022-XL-17-006 | 
    
    
     | 7 | 
     吴紫雯 | 
     南京师范大学  | 
      颠覆、生存与复兴:《骨髓盗贼》中的民族共同体书写探究 | 
     2022-XL-17-007 | 
    
    
     | 8 | 
     黄子夜 | 
     南京大学  | 
     “愿望”与“义务”的道德——论伊恩·麦克尤恩小说的法理属性  | 
     2022-XL-17-008 | 
    
    
     | 9 | 
     郭晓睿 | 
     南京师范大学  | 
     被拭去的一抹绿——《远山淡影》的生态纹理 | 
     2022-XL-17-009 | 
    
    
     | 10 | 
     吴秀峰 | 
     同济大学 | 
     《博兹特写集》与狄更斯的日常生活叙事——从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荷兰画派的关系谈起 | 
     2022-XL-17-010 | 
    
    
     | 11 | 
     优秀奖 | 
     李鹏山 | 
     西北大学  | 
     例外状态下的赤裸生命——《等待野蛮人》中的生命政治  | 
     2022-XL-17-011 | 
    
    
     | 12 | 
     徐欣悦  | 
     内蒙古师范大学 | 
     《肉体伤害》癌症叙事中的殖民性医学话语 | 
     2022-XL-17-012 | 
    
    
     | 13 | 
     周静  | 
     四川大学 | 
     文学与共同体建制——从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巴特比的解读谈起 | 
     2022-XL-17-013 | 
    
    
     | 14 | 
     余璐  蔡奂 | 
     云南民族大学 | 
     空间理论视域下《橘子回归线》中的流散共同体构建研究 | 
     2022-XL-17-014 | 
    
    
     | 15 | 
     李璐 | 
     上海交通大学 | 
     机器人拥有记忆吗?——论特德·姜《呼吸》中的AI书写与人文诘问 | 
     2022-XL-17-015 | 
    
    
     | 16 | 
     蒲雅竹 | 
     四川大学  | 
     自我发现之旅——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》中空间的联结与记忆的反叛 | 
     2022-XL-17-016 | 
    
    
     | 17 | 
     宋晓涵  | 
     中国人民大学 | 
     空间与身份:芭拉蒂·穆克尔吉的移民文学 | 
     2022-XL-17-017 | 
    
    
     | 18 | 
     康灵凤 | 
     湖南师范大学 | 
     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——论《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?》的生态批评意识 | 
     2022-XL-17-018 | 
    
    
     | 19 | 
     魏妍妍 | 
     河南师范大学 | 
     论贝克特小说《瓦特》对传统语言共同体的解构 | 
     2022-XL-17-019 | 
    
    
     | 20 | 
     韩红宇 | 
     南开大学 | 
     伦理道德与激进主张——论路易莎·梅·奥尔科特的哥特小说 | 
     2022-XL-17-020 | 
    
    
     | 21 | 
     张晨阳 | 
     西安外国语大学 | 
     是“融合”也,非“融入”也——《六月庆典》中的种族冒充与伦理困境 | 
     2022-XL-17-021 | 
    
    
     | 22 | 
     王梓钰王薇 | 
     青岛大学 | 
     错位选择与原型纠偏:麦卡锡小说《路》中的末日伦理书写 | 
     2022-XL-17-022 | 
    
    
     | 23 | 
     尚宛锜 | 
     中国人民大学 | 
     苏珊桑塔格《疾病的隐喻》视角关照下论济慈《夜莺颂》中的疾病美学 | 
     2022-XL-17-023 | 
    
    
     | 24 | 
     于佳辉  | 
  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| 
     压抑与反叛:邝丽莎小说《雪花秘扇》的声音叙事研究 | 
     2022-XL-17-024 | 
    
    
     | 25 | 
     刘抒悦  | 
 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
     歌唱黑人困境:《最蓝的眼睛》的蓝调元素 | 
     2022-XL-17-025 | 
    
    
     | 26 | 
     张云秀张建国  | 
     郑州大学 | 
     基于物质生态批评《山居秋暝》与《秋颂》对比研究 | 
     2022-XL-17-026 | 
    
   
  
  
  
 科研处
 2022年11月6日